且慢!这5件事不能学太早

在学龄前进行适宜的刺激,能开发孩子的智能,改善孩子的感统能力。
不少家长在养育孩子过程中不断“加速”,希望能尽早激发孩子的潜能,让自家娃不输在起跑线上。
但孩子的发育遵循一定的规律,有些事不能太超前,尤其下面这些事,别让孩子学太早!
01
学走路
Learn to walk
儿童的运动发育遵循抬头-翻身-坐-爬-站-行走的发展规律,大多数宝宝12-15月时能独走。
如果学走路太早,不仅不利于宝宝的骨骼发育,还会导致孩子某些运动能力的缺失。
如在不会爬的时候训练孩子走路,会导致孩子爬行运动的缺失。而爬行是宝宝运动生涯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能很好促进孩子的四肢协调,同时利于孩子的视觉、触觉、嗅觉、听觉以及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等的全面发展。
孩子一生中要爬行800个小时才算足够,如果宝宝没有经历爬行就学会行走,或者爬行时间严重不足,可能在宝宝上学后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协调能力差等问题。
02
学写字
Learn to write
6岁前,可以尝试但不要强求孩子写字。一是孩子的小肌肉群、手眼协调能力还不够,这时候强行让孩子长时间握笔写字是件困难的事,容易增加孩子的挫败感;二是刻意练习写字的时候,孩子需要紧紧盯着笔尖才能写完一个字,容易造成孩子近视。

两岁之前,家长可以通过捡豆子、玩沙子、用勺子给自己喂食等活动来锻炼孩子手的灵活性,待手部灵活性发展到一定程度,持笔画直线、涂鸦就水到渠成了。
在正式学习写字前,可以多让孩子触摸形体字,感知文字的轮廓,渐渐用画画的形式把字涂鸦出来。
03
学外语
foreign language
随着口腔肌肉和神经系统的成熟,儿童进入幼儿期后语言能力迅速提高,4岁儿童能基本掌握好母语。在此之前,由于孩子学习能力有限,最好以学习母语为主。

家庭中如有较好的外语环境,早点学习外语也可以。孩子语言学习能力良好时,同时学习两种语言并不会造成孩子语言混淆。当然语言学习有关键期,年龄越大学习语言越困难,所以学习外语也不宜太晚,4-6岁是比较好的时期。
04
学习乐器
musical instruments
在婴幼儿期,家长可以通过让孩子多听柔和、优美的音乐,教孩子唱易学的童谣,以培养孩子对音乐的热爱,同时提高孩子的听觉能力、语言能力,跟随音乐的节奏随心跳舞,还能改善孩子的四肢协调能力,提高本体觉能力。
至于学习乐器,首先要孩子有兴趣,同时学习乐器也对孩子手指力量及灵活性等手部精细动作能力有较高要求,开始年龄宜稍大,系统学习最好在4-5岁后。
05
学轮滑
roller skating
学龄前儿童大肌肉已发育较好,具有较好的平衡协调能力,可以完成一些较高难度的运动,但由于轮滑需要将双腿向外侧撇,太早学习容易导致X形腿,建议6岁左右开始学轮滑。

另外玩轮滑时腰部、膝盖、脚踝需要用力支撑身体,一旦用力不当,这些部位非常容易受伤。因此,一般情况下,10岁以下儿童玩轮滑的时候,尽量有专业人士指导,且不适宜长时间玩轮滑。
每一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因为爱,难免会对孩子有所期待,希望孩子各方面都发展得好、不落后,但孩子的生长发育规律才是最好的教育规律。
有耐心、懂孩子的父母,才能收获一个枝繁叶茂的孩子。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全世界的孩子都能听到众艾感统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