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爱玩,你的孩子玩对了吗?

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说“游戏是孩子的生命,游戏是孩子获取知识的基本活动形式。”而我们的马云爸爸甚至直言到:“现在不让孩子玩,30年后他们将找不到工作!”
这是为什么?先来看看游戏的重要性再说!
01
玩能促进孩子的观察能力
著名生理学家巴浦洛夫把这句话刻在了实验室的墙上——“观察、观察、再观察”。
玩拼图游戏、搭积木游戏甚至是研究树林里的落叶,当孩子有兴趣仔细观察时,不打扰,是对孩子最好的支持。
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无形中提高孩子的视觉能力,改善孩子的注意力,逐渐培养起让自己受益终生的观察能力。

02
玩可以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善于观察的家长会发现,孩子在玩角色扮演时,总是有各种各样的脑洞,编各种故事,往往会让我们大人自叹不如。
给他们一把玩具小勺子、小铲子,他能装模作样的烧“大餐”;
给他们一小块面,他会搓出各种奇形怪状的东西,还给他们取名字;
给他们一张纸,几支笔,就能画出自己的巨作……
任凭孩子异想天开、不切实际,不要过多干预,这是孩子们碰撞创造力的好时机。

03
玩能提高孩子的交际能力
在玩耍中,孩子还会学会如何与人合作、与人相处。
当妈妈放手让孩子跟小伙伴自由交往时,他们就在这场社会交往意义的活动中获得角色,在玩的过程中,孩子们往往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他们可以交换玩具,相互交谈。他们学着去了解另一个人的想法,通过谈判和妥协解决冲突。
在玩耍中,他们会模仿成年人的行为,自发的建立规则,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在无形中为孩子的社会交往做好了最初的铺垫,可以预防和改善孩子的触觉敏感。

04
玩能增强孩子的体能和协调性
孩子尽情地玩耍,有助于增强其身体素质,增加食欲,促进孩子消化系统的发育。
而且,像“丢沙包”“老鹰捉小鸡”这类游戏,孩子们在无形中会锻炼手、眼、脚等身体各个部位之间的协同合作,改善孩子的本体觉功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但是,孩子的成长时间是有限的,完全出于自由意愿的玩和探索,只能让孩子感到短暂的快乐,所得的益处却无法在孩子的成长中持续发光发热。
其实,玩的水平是需要和孩子的健康成长规律相伴相随的。
4岁前的孩子适合玩感知类的游戏
0到4岁的孩子,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在这整个阶段,孩子可以通过后天的环境刺激和自身的探索,获得新的技能,从而发展智力。
在婴儿没有学会移动身体前,可以通过一些色彩鲜艳的物体进行视觉刺激,或者是能够发出声音的玩具来锻炼孩子的听觉能力。
在婴儿能够爬行后,可以经常跟他们玩一些躲藏的互动游戏,他们通过对“消失”的刺激感以及“找到”的喜悦感,来刺激他们大脑的发育。
3岁左右的孩子,很喜欢猜谜语和编谜语,父母可以先编谜语让孩子猜,然后再让孩子自己编,让父母猜。这样轮流猜谜和编谜是发展孩子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的良好方法。

4-7岁的孩子适合玩象征性的游戏
4-7岁的孩子,他们处于前运算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通过语言、模仿、想象、符号游戏和符号绘画来发展符号化的表征图式。
这时候他们常常会玩象征性游戏,就比如拼图、搭积木、虚线描实等。孩子在游戏过程中,眼球精细控制得到了锻炼,孩子的视知觉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7-12岁的孩子适合玩规则类的游戏
在7-12岁时,他们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在这个阶段,孩子通过规则开始抓住问题的本质,并且培养应对更复杂情况的能力。
这种时候主要玩一些规则类游戏,比如孩子的专注力训练当中,孩子会按老师要求做动作、跳羊角球、拍皮球…
在这种活动中,老师们通过针对孩子能力,设定不同训练目标,给孩子下目标做任务,在游戏中提升孩子的本体感肢体协调能力和前庭觉空间感知能力。
孩子们通过遵守规则,探究规则的原因,发展规则所要求的能力,逐渐建立对复杂世界的理解和认识能力。

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最新一项研究发现,幼儿时期玩得比较足够的孩子,长大后智力要比玩的少的孩子高出许多,尤其在问题解决能力上更优秀。
玩耍是孩子们认识世界,学习新事物的开始。尊重孩子的成长发展规律,让孩子科学地不断探索,才能在玩中找到更优秀的自我。
图片来源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全世界的孩子都能听到众艾感统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