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闹不要立即抱,等孩子不哭才抱,才可以锻炼孩子的独立性

路过小区,遇到邻居家的宝宝在婴儿车里大哭,宝妈刚要去抱,却被身边的阿姨拦住:“孩子哭了不要立即抱,等孩子不哭才抱,这样可以锻炼孩子的独立性,以后不会经常哭闹”;
而宝妈则认为:“孩子这么小,要赶紧抱起来哄哄,看看是不是尿不湿没粘好……”。
这种情况,相信宝爸宝妈们都经历过,当孩子哭闹的时候,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办才好?

针对这一现象,美国的心理学家约翰·华生提出“哭了不抱,不哭就抱”的哭声免疫法。这种方法改变了美国儿童的养育实践,整整一代儿童,包括他自己的孩子都在这种养育方式中长大。
这种方法因为见效快,让妈妈省心省力而备受宝妈们的青睐,而随之而来的问题也随着孩子的成长而渐渐凸显出来。
被哭声免疫法修整长大的孩子,后来轻则睡眠浅、缺乏安全感、触觉敏感、与家人的关系冷淡,重则影响孩子的性格和人格发展。即使是创始者约翰·华生的两个孩子也因为缺爱、感情无法沟通而多次自杀,听起来真的有点讽刺,不免让正在坚持哭声免疫法的家长有点后怕。
难道这种教育方式真的一点都可不取吗?其实不是,只是需要注意适用这种方法的年龄段。

两岁之前
重在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想让孩子有个积极乐观的性格,在婴儿早期要给足孩子安全感,因此0-1岁是宝宝形成安全感和良好触觉能力、懂得爱的关键阶段。
在两岁之前,孩子还不会用语言准确描述自己的感受,哭是他与外界沟通的唯一手段。

当孩子哭的时候,家长应该尽快抱起来,这样才能给孩子最大的安全感。
婴幼儿时期经常得到父母爱抚、拥抱的孩子,长大后不但不会过度依赖父母,反而会有更健康的心理状态,更强的社交能力。
两岁之后
可以适度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两岁以后的孩子对父母的依赖减少,这是自我意识觉醒的表现。除了不舒服、饿肚子等原因之外,有时候会出现无端哭闹。
这时,我们已经和孩子建立了信任,所以当孩子哭闹的时候,首先排除确实不舒服的原因,如果是无端哭闹,我们可以适当晾他们一会,但是晾的时候需要有底线,那就是不能离开孩子的视线。

如果无法分辨出孩子哭闹的原因,心理学家卡萝拉·舒斯特认为:孩子哭的时候,最先需要处理的是家长自己的情绪。不要对孩子说:不准哭,再哭不要你了。
你要做的是走到孩子身边,抱抱他,用行动告诉他:无论发生什么,爸爸妈妈都会爱你。当孩子慢慢停止哭泣,就可以和孩子聊聊哭泣的原因。这样既可以更加了解孩子的需求,也能为以后他们独立解决问题做好铺垫。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不要让“一刀切”的教育方式造成孩子安全感的缺失,进而影响孩子的一辈子。走近自己的孩子,从了解孩子的心声开始,从读懂孩子的哭闹开始。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请留言联系小编删除
全世界的孩子都能听到众艾感统的声音
- 上一篇:父母应该打孩子吗?这一点千万要记下
- 下一篇:如果香港暴徒上过感统训练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