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长中的七个「怎么办」,每个父母都应该看一看


高尔基说:“爱自己的孩子,这是母鸡都会做的事情,但是教育好孩子,却是一门艺术。”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除了承担抚养义务,更要为孩子的家庭教育负责,通过众多亲子关系案例来看,家庭教育中有这7个常见的“怎么办”非常关键。
Q1:孩子磨蹭拖拉怎么办?
答:孩子磨磨蹭蹭、做事慢慢悠悠的坏习惯让很多父母都烦恼不已。起床催、作业催、睡觉还是得催。
究其根本,不外乎这三种原因:
➤缺乏时间观念
➤注意力不集中
➤对要做的事没兴趣或不知道怎么做
父母可以这样做,让孩子从磨蹭转变为自觉:
a.帮助孩子确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孩子真的不知道大人口中的“5分钟”“一小时”到底是多长一段时间。家长可利用计时器来帮忙,当你要求孩子“5分钟洗完脸”“10分钟写完生字”时,设定上相应的时间。
b.锻炼孩子的注意力
有的孩子磨蹭拖拉,是因为感统能力中的前庭觉发育不良,注意力不集中。写作业的时候东瞧西看,一会喝水一会上厕所,严重影响了效率。
家长可渐渐延长专注时间,一开始孩子只能专心10分钟,可以鼓励他再多5分钟,或者进行注意力训练进行辅助改善。
c.尽量把事情交给孩子自己管理
任何人都讨厌被催促,家长的催促常引起孩子的反感,所以,要尽量把事情交给孩子自己来管理。比如,用闹钟,来取代你的监管和催促,效果一定更好。

Q2: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怎么办?
答:13岁的“湖南神童”魏永康以总分602分考进湘潭大学物理系,成为当时湖南省年龄最小的大学生,17岁时便考上了中科院的硕博连读研究生。
从小学到大学,魏永康的生活一直是母亲一手包办,然而,当魏永康脱离母亲的照顾后,完全“失控”:
热了不知道脱衣服,大冬天不知道加衣服,穿着单衣、拖鞋就往外跑。房间不打扫,屋子里也臭烘烘,袜子脏衣服到处乱扔。
最后连硕士学位都没拿到,就被学校劝退了。
家长往往是一边担心孩子“生活不能自理”,一边却又默默帮孩子做好所有事情。
家庭包办会让孩子失去独立性,造成触觉失调,需要家长积极引导,孩子才能在独立发展的道路上循序渐进,水到渠成。

a.从生活小事入手,让孩子得到锻炼的机会;
b.给孩子安排他能够完成的事,增强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c.按照他的节奏慢慢来,不要着急催促;
d.允许孩子出错,多鼓励和赞美孩子;
培养孩子自理能力,学会照顾好自己,才能在社会生存自立。
Q3:孩子爱顶嘴怎么办?
答:时常听到家长抱怨:“现在的孩子动不动就撅起嘴来跟我顶,真让人头疼!”
其实,顶嘴是孩子成长的一个阶段,还是那句老话“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在面对孩子顶嘴时,父母需要先注意自己的语言,在与孩子的沟通中你先表示出尊重和关爱,为孩子树立尊重他人的榜样。
利用一切机会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尊重其自尊心,避免孩子性格叛逆,情绪控制不良。为了让孩子有话可以轻松讲出来,父母不妨在家里营造出一些民主氛围,谁说得有理就听谁的。

在一定程度上,“顶嘴”也是孩子心理成长的一种表象。孩子逐渐明白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想做什么,不想做什么,开始有了自己的意愿和主见,这应该是件令人欣慰的事情。
因此,父母最好能注意一下说话的技巧,不要急于给孩子定性“顶嘴”,最好用缓和的话语告诉孩子,妈妈不喜欢你这样说话,我给你时间,慢慢地把你想说的表达得更清楚些好吗?
Q4:孩子输不起怎么办?
答:想起电视剧《急诊科医生》中的情节,有一小姑娘考试考砸了,受不了妈妈的批评,喝了农药 ,医生全力抢救后,命是暂时保住 ,但只剩下一个月的生命。女孩妈妈听完就崩溃了,哭着说要知道她会喝药,没考好就没考好。
现实生活中,孩子出事之后,父母的第一反应都和那位妈妈一样,幡然醒悟:在生命面前,成绩微不足道。与其在无法挽回的时候痛心疾首,不如及早教会孩子积极、坦然地面对“输”。

白岩松曾说:“不但要教孩子如何去赢,更要教会他们如何漂亮地输。”
孩子“输不起”、“玻璃心”的很大原因取决于家长的态度。在孩子受挫时,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同时可以做本体感训练,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生活本没有输赢,跌倒了站起来的姿态才最重要,拥有自信是人生长跑路上制胜的法宝。
Q5:孩子胆小不合群怎么办?
答:有家长询问,孩子碰到不熟悉的叔叔阿姨,让他打个招呼比登天还难。上早教课别人都跟着老师做动作,就他不动。一堆孩子在小区里玩得热火朝天的,他却躲得远远的……怎么办?
有的家长总是把孩子当成小宝宝,或怕其经不起摔打,动不动就说:“你不行”或者“你还小”。
家长的包办会使孩子养成胆小怕事的性格,造成孩子的触觉敏感。
同时如果孩子本体感不良,肢体协调能力不好,也会造成孩子自信心不足,缺乏独立精神和应变能力,一旦离开父母便神色慌张,不知所措。适度的挫折与磨难,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财富。

对于孩子的畏缩行为,如不敢滑滑梯、跳蹦床、说话声音太小等,父母要尽量克制自己的感情,不做太强烈地反应,而应善于发现并强化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给孩子自信,平时让孩子多触摸多体验多运动,改善触觉失调的情况。
Q6:孩子总玩手机怎么办?
答:朋友聚餐的时候,给孩子玩手机游戏,他们就不会插嘴大人的讲话。在家里,给孩子玩手机,他们就不会来打扰你工作。小朋友不肯吃饭,你答应他吃完饭就可以玩手机,他会很快把饭吃完,加上父母自身也经常玩手机,这些都导致了孩子对电子产品的上瘾,容易造成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当孩子总是玩手机时,可以跟孩子约定好时间。约定时间这件事其实也经常让我们头疼,孩子说话不算数是常态。
每次提前五分钟提醒她:“宝贝儿,玩完这一关差不多该休息了,还有五分钟。”让孩子有心理准备,停下来就容易多了。
孩子是我们的镜子。与其谈手机色变,不如做一个爱好广泛的爸妈,带着孩子一起放下电子产品多做亲子游戏。

Q7:孩子丢三落四怎么办?
答:到了学校,才发现作业本没带、水杯落在家里了。考试时,一页题没有做完,不是不会,而是忘记试卷背面有题。老师前一天要求带的学习用具,第二天上课时才想起没准备……孩子总是丢三落四、忘东忘西,这些前庭觉不良的现象总是令家长们很头疼。
其实解决的办法很简单,如果你忘带了,那么,你到学校就应该受老师的惩罚。要让孩子明白,他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错了就要受惩罚。
另一方面,孩子的书包一定要让他自己收拾。如果,他没收拾,也不要替他收拾。到第二天,该上学的时候让他在后面着急,数次之后他的好习惯就培养起来了。
结 语

父母不教育孩子,孩子会蛮长;父母用错误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孩子的习性可能会变得更不利于健康成长。
养育孩子未必有适合所有人的“说明书”,但家庭教育基础知识却是所有家长不可或缺的必修课。
家长自主学习,才能真正明了“家庭教育是什么”;懂得家庭教育的真谛,才能教育好孩子;学会学习的家长,才能与孩子共同成长。
全世界的孩子都能听到众艾感统的声音
PIONEER
加盟热线
400-117-9939转“2”15103718767李老师
- 上一篇:中秋假期,正是改善孩子触觉失调的好时机
- 下一篇:从这个教师节起,和马云一起吹牛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