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谎,是孩子保护自己的第一件武器
你知道这样一组数据吗?
孩子2岁时大约有20%~25%的说过谎;3岁时大约有50%的孩子说过谎;4岁时大约有90%的孩子说过谎;到7岁时100%的孩子都撒过谎。
很多家长对于孩子撒谎都很苦恼,因为他们在犯错的时候,往往还是选择用谎言去逃避责任。特别是,有些谎言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孩子偷吃了蛋糕,嘴边还粘着奶油,但孩子却对你说他没有偷吃。
我们常常会觉得孩子说谎不诚实,而孩子说谎,有时候可能是我们用谎言诱导出来的。
为什么孩子会选择撒谎?
“我就想看他诚不诚实!”一位因孩子撒谎来咨询的妈妈,整个过程提到最多的就是:想看看孩子诚实与否。
这位妈妈说,有次孩子把家里的水晶球摆件打烂了,就把碎片都藏在了自己房间里。起初他们都没留意,毕竟也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但这位妈妈在给儿子整理房间的时候,
发现了打烂的水晶球。
当她发现玻璃碎片的时候,她很生气,即担心孩子会因此被刮伤,也恼火小家伙打烂东西悄悄藏起来的行为。
于是,她去质问孩子:“客厅的水晶球呢?”孩子说不知道。“前天你不是玩过吗?你放到哪里去了?”孩子还是否认,说不知道。
“我找了半天都找不到,是不是你拿走忘记放回来了?”妈妈继续追问。孩子开始有点支支吾吾说不出话。
这位妈妈来回问了几次,就想看看孩子诚不诚实,结果孩子的表现让她十分生气。她咆哮着对孩子说:“明明是你打烂了,我都已经看到你藏在房间里面的玻璃碎片了,为什么要撒谎?”
看起来,这位妈妈是在希望孩子诚实,但是这种调查式的提问,其实自己就已经不诚实了。
明明你知道了结果,为什么还要假装不知道来调查孩子?
这对于孩子来说,是否也是个谎言?而我们又是否经常在用谎言的方式去教导孩子诚实?
父母假装不知道去问孩子,这很有可能会激发孩子去撒谎。
假设孩子否认了,你是否可以当着他的面,对孩子说相信他?
抑或是你不断地质问和提出怀疑,最后让孩子在谎言中尴尬的承认自己的错误。让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其实也在撒谎,而且不断地设圈套让自己跳进去?
每个人都不喜欢被人质问,特别是,当孩子怀疑父母可能已经知道了真相的情况下,父母还不断地逼迫他们,这只会让他们更厌恶承认真相。这只会让孩子更害怕诚实的后果,让他们在诚实和撒谎之间选择用谎言来防御。
父母的态度决定了孩子今后是否说谎
我们常常和孩子说,要做个诚实的孩子,但你是否知道让孩子诚实的目的是什么呢?
假设,孩子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却会被父母指责;孩子表达了自己真实的想法,却会被父母否定。
孩子经历过这样的惩罚和否定之后,他如何敢诚实的承认错误,他又如何能有勇气表达真实的情绪,他又如何再有勇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他又如何能够真实的做自己。
我们期望孩子诚实,而诚实的背后,其实是父母想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想让孩子学会对自己负责。
但我们往往只是对孩子要求形式上的诚实,却没有在实质上去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最好的办法,是我们放下自己的面具和谎言。
成年人不应该假定孩子撒谎,更不应该用谎言的调查,把孩子逼到谎言的角落。
如果那位妈妈可以直接对孩子说:“我刚刚在你的房间看到水晶球的碎片,也许你很喜欢它,不过打烂了真可惜,但幸好你没有被玻璃碎刮伤。”那么,孩子就没有去撒谎的必要了。
因为,妈妈已经知道了事实,而且妈妈没有责怪他。孩子可能会因为妈妈的态度,获得另外一种体验,他可能会想:妈妈可以理解我,我可以告诉她是我不小心打烂的,我以后需要更小心一些,因为如果因此受伤的话,妈妈还会担心我。
当遇到孩子说谎时,我们需要守住自己的情绪,说教与试探容易激起孩子的情绪,更可能激发孩子用谎言来防御不安。
当成年人可以放下自己的面具,不拐弯抹角,用真情实感和孩子交流的时候,我们才能共情孩子的情绪,孩子才不需要用谎言来防御不安。只有我们的接纳和真实,才能让孩子感受到没有撒谎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