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育儿:孩子这些行为,是在呼唤爸爸的爱
看朋友圈,被两幅儿童画吸引了。
第一幅,画中间是座大房子,门口左侧妈妈牵着自己,表情欢愉。衣着上,女孩细心地画了花纹,头上还戴了皇冠。女孩旁边是颗向日葵,天空有一轮太阳。
母女两一副阳光明媚,心情愉悦的样子,只有爸爸一个人开心地在玩手机。
第二幅,下雨天,妈妈站在中间,一只手举着大伞,另一只手牵着自己,旁边,爸爸若无其事的在玩手机。
小孩子画画有个特色,喜欢把最重要的东西放中间,代表重要性。
孩子是直性思维,不会拐弯抹角,所以他们的画很真诚,心里怎么想,画就怎么表达。
可见,在女孩心里,妈妈最亲密的人是女孩,而爸爸最亲密的人是手机。
刘墉曾说,许多爸爸在孩子的图画里没有手。因为爸爸工作太忙,很少有时间能陪在孩子身边,在孩子的记忆里,爸爸像是一团影子,总是抓不住。
孩子图画里的爸爸,一千个孩子,有一千种形态。
无论哪种形态,孩子们都在表达同一个心理:爸爸,你不够爱我。
01
父母有时真的很大条,总捕捉不到孩子发出的某些心理讯号。
一个咨询师朋友说,他的来访者中,有个小男孩特别喜欢破坏东西。大到小家电,小到玩具,都成了男孩破坏的对象。
他的家人都认为他得了心理疾病——强迫症。
在面聊时,朋友发现小男孩的举动的确有异常。
访谈中,如果爸爸突然去洗手间或接电话,小男孩就跟着起身。爸爸再回来,马上挨着爸爸,眼神似乎总在留意爸爸。
朋友问小男孩的爸爸,平时和孩子相处如何?
他说,“我工作比较忙,在家时间短,我们相处时间不多。”
男孩妈妈对他们父子关系的评价,“只有修理东西的时候,才看到儿子与爸爸互动。”
她的补充和疑虑是对的,经过深度交流后,朋友给出的判断是:男孩内心极度渴望爸爸的陪伴。
为了得到爸爸的关注和陪伴,他想到的方法就是破坏东西。
破坏东西——爸爸回来修理——再破坏东西——爸爸回来修理。
在小男孩心里,爸爸是忙碌的,很少有时间陪他,只有东西坏了,爸爸才会挤出时间在家。
而爸爸在家修理的时间,小男孩能静静的陪在旁边,他能和爸爸多呆一会。
02
父母常说的一句“小孩子家的懂什么”。
留守孩子见父母临走时,哭的昏天暗地。——小孩子家懂什么舍不舍得,睡一觉起来就忘了。
跟孩子说过放假要去海边堆沙堡,八月天气酷热突然不想出门反悔了。——小孩子家懂什么失信,买个冰激凌哄哄就好了。
不要小看孩子,他什么都懂。
明知道破坏东西会被骂,宁愿选择被骂,也要坚持破坏到底。他比谁都懂,只有这样,才能和爸爸多相处一会。
把爸爸的手机扔进海里,不一定得到爸爸的注意。她比谁都懂,把手机扔掉,好过爸爸被手机霸占。
永远在玩手机的爸爸,是讨厌,可我爱他,再讨厌也要在画纸上腾个地方,画爸爸。
孩子不会亲口告诉爸爸:我想你陪我。但他们会用隐晦的方式表达。
不论哪种方式,他们一定希望被爸爸读懂。
或许,你的孩子不一定用画、破坏东西、扔手机的方式,但他一定有某些隐晦的行为,在向你发出讯号。
有句话说,孩子不可爱的行为,其实是在呼唤爱。
希望他的呼唤,你能听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