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还小难免不懂事,长大就真的好了吗?
孩子是未经打磨的玉石,不经雕琢,只能是一块顽石,终生跟高贵无缘。
一句“孩子还小”,不知成就了多少顽劣和卑微。
01
很多人痛恨“熊孩子”,但是一不小心,自家孩子也会出现“熊孩子”特性:
在公共场合大吵大闹不听管教、一旦不合心意就对父母大发脾气、觉得父母为他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
遇到这些问题,很多家长就用一句“孩子还小”搪塞过去,孩子是小,但因他们不懂事对别人造成的伤害,却是无法挽回的。
看过一则新闻,在一家火锅店里,有两个长得很漂亮的女孩在吃火锅,然后旁边是一家三口。
火锅店很多人,拥拥挤挤的,孩子还跑来跑去,大家都尽力躲着,可是还是会不小心撞到别人。
小孩不但没有道歉,还去踢别人。孩子的父母看到了非但没有制止,还在哈哈大笑。
熊孩子跑到隔壁的两个女孩那一桌,二话不说就抓起肉丸直接往沸腾的火锅里扔。然后,就悲剧了。
火锅里的辣油喷出来,喷到两个女孩脸上,其中还喷到一个女孩的眼睛里,送医院,说是那只眼睛废了。
这时候,孩子的父母开始慌了,说着各种好话,说孩子不懂事之类的,看到受伤女孩的父母态度坚决,父母开始当着大家的面,在医院走廊,对孩子拳打脚踢,破口大骂。
最后,据说赔了钱。可是,那个受伤的女孩,却为此付出了失去一只眼睛的代价。
我们可能会觉得这样小小的过失,在孩子身上起不了多大的风浪,所以默许了。可是,在孩子的眼里,我们的默许就等于告诉他们,这是对的,以后还可以这样做,而完全不考虑受害者的感受。
02
从小在庇护中长大的孩子会怎么样?
去年发生过一则毛骨悚然的事。
2016年10月18日,朱晓东在家中与妻子杨萍发生争吵,过程中朱晓东用双手扼住杨萍颈部致其机械性窒息而死亡。之后,朱晓东将杨萍的尸体进行冷藏长达三个月。
今年2月1日,朱晓东在父母的陪同下,向公安机关自首,并供述了杀害妻子杨萍的事实。公诉机关以涉嫌故意杀人罪对朱晓东提起公诉。
朱晓东的母亲在采访中是这么为儿子洗白的:“我就这一个儿子,现在发生这样的事情,千错万错是我儿子的错,他是无意的,他只是失手了。”
她还说:“这个事情确实是我儿子不对,下手了马上报警抢救,他是害怕呀,他也是小孩,也没经历过什么事情。”
一个29岁的大男人,进入社会工作多年,结婚2年,在他妈妈眼里,还是个不懂事的小孩?
作为母亲,儿子犯下了这样的恶行,没有丝毫的歉疚,没有任何的反省,只想洗白推卸责任。
这让我想起前不久,犯罪心理专家李玫瑾说的一段话:“成人的犯罪行为,倒退至他的童年,你就能找到原因。孩子的问题,都是大人造成的。”
这般下场,和他的母亲从小庇护,脱不了干系。
03
“孩子还小”是个特别好的纵容孩子放肆没规矩、懒散不上进的口实,“长大就好了”却是纵容自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理由。
最典型的是家中但凡有老人参与养育下一代的,有多少人没听过这句话:“你惹他哭干什么,他又不懂,长大就好了。”
年幼时,任何知识、技能的学习,都处在起步阶段,不经过努力的进取,长大也是不可能自然而然就好了的。
若我们以“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为心中秉持的理念,在孩子的养育过程中,就会对他们的自私、放纵、任性、懈怠等等消极的特性视而不见或无限纵容。
这个社会也提倡“爱幼”,遗憾的是,那些把“他是孩子”挂在嘴边的人,并不是这些可以被体谅的原因,而仅仅是,监管不利借此推脱,或者逃避责任,甚至为所欲为。他只是个孩子,但人家的孩子就不是孩子了?
父母口中的“孩子还小”,成为孩子闯祸的挡箭牌,但你是否知道,哪天这种借口又会成为他攻击别人的利刃?
当你把一个孩子当作完整的独立思想体看待时,孩子也会觉得自己拥有理性,会为自己的举动负责,学会考虑他人的感受,懂得爱人,并且收获他人的爱。
- 上一篇:孩子不高兴就打人,这些方法让妈妈不用再忍
- 下一篇:婆媳关系不和对孩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