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足够好的父母,只不过比谁掉的坑更少
养育并非易事,都想尽力做到完美,当你为孩子出现的问题而烦恼时,和其他数百万的父母一样,他们也不断掉进同样的坑里。让我们从这5个最常见的育儿错误开始,避免入坑。
过分纵容或过度溺爱
很多大人在成为父母之后都会用与自己父母不同的方式对待孩子。
假设从小父母非常严格,从小你都在一种高压下生活着,觉得特别压抑和疲惫。当你有了孩子,可能绝不会像父母那样行事。但是事情就很可能往相反的方向发展,对孩子可能会朝着过于放纵的方向前进,用力过猛。其实在很多情况下,父母对孩子严格要求是有道理的。你只想着要和自己爸妈相反,可实际上很可能是有害无益的。要分清楚什么场合必须对孩子严格,而什么时候可以对孩子宽容一些。
又或者,从小父母长期在外拼搏无暇顾及你。作为一种对自己小时候的补偿,可能会竭尽所能,给孩子买所有他要的东西,允许孩子做任何他想做的事情,变得溺爱。然而,这很可能会让孩子变得过于自我膨胀和自我中心。是的,绝大多数父母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但如果不加注意,好心则可能对孩子造成不利的影响。
不了解自己的孩子
很多父母认为他们了解自己的孩子,其实很可能根本就没有get到孩子到底想要什么,在想什么。有的父母自信满满地说,他们比孩子更了解他们自己。这是谈话中最令人担忧和心理、情感上最危险的台词之一。
学着通过倾听和共情去理解自己的孩子,而不是把你的感受、思维和期望强加和投射到他们身上。停下自己内心嘈杂的想法,静下心来倾听他们。
不要仅仅是因为孩子的某个行为让你联想到叛逆的孩子,就想当然地认为孩子已经开始“走偏路”了。同样,也不要因为女儿长得像你,就理所当然认为她个性也和你很像。一定要注意幻想和实际情况是否有出入。
过分忧愁,害怕孩子受伤害
这是不切实际的,因为担心不会带来任何好处。不过话说回来,父母的关注对孩子是有益的,你能够及时告诉孩子可能出现危险的场景和情况,教会孩子如何预防,以及相应的一些重要的生活技能。这样做是为了让孩子掌握这些技能能在遇到突发状况时增加安全的可能和处理应对的灵活性。而过分的忧虑只会给孩子传递一个信号:
你既不相信他们,也不相信这个世界。
这种焦虑也会传递给孩子,他们会觉得这个世界是充满危险和非常可怕的,他们会下意识想逃离这种可怕的感觉,这反而容易导致孩子心理以及其他一些身体和情感上的问题。
保持过高或过低的期望
很多父母,或者说是绝大多数父母都有一种倾向,就是给自己的孩子贴标签。什么叫贴标签呢?比如当提起孩子时,你脑子里首先会蹦出哪些关键词?聪明?好动?调皮?野蛮,还是其他的?这个就是“贴标签”。
自从开放二胎政策,现在很多家庭都有了第二个孩子。也许你给自己第一个孩子贴上了“聪明”的标签,你第二个孩子他“非常善于社交”。但其实这是不公平的。当给孩子贴上了标签,自然会有一个对比,一旦你将这个“标签”信息传递给孩子,或者你有意无意开始比较孩子的时候,其实也是无意中给他们一个信息:他们只擅长某一件事。正确的应该是告诉孩子,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些品质,只不过是不同程度而已。
你可能不是最好的榜样
也许,你决定让你的孩子成为自己生活的中心,或者实际上孩子已经占据了你生活中绝大一部分。但是这样做,你可能就没法照顾好自己。孩子会怎么看待,或者说他从大人身上接收到什么信息呢?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乐趣而压抑的,成年人每天要活得跟打仗一样疲于奔命,成年人不会照顾自己,相反,他们需要为孩子牺牲自己大量精力、时间和快乐。
那试问,如果父母给孩子这种印象,那这个孩子心里是否愿意长大呢?如果成年人只关注孩子而不关注他们自己的快乐,不懂得照顾自己,没法满足属于自己的需求,那孩子只会觉得,成年人的世界是很可怕的。所以,今天开始,除了家庭、工作、孩子,多留点时间给自己,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每个孩子生下来就是一张白纸,父母给孩子涂抹上什么颜色,孩子就是一张什么样的画卷。孩子的一生是否精彩,需要父母的用心描画。
- 上一篇:跳行漏字是孩子粗心吗?
- 下一篇:这个中秋节,请给孩子一个仪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