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同学家有五套房,我们家有几套?|你的回答很重要!

跟孩子哭穷多可怕
有的父母常常跟孩子哭穷,以期孩子能懂事孝顺。所以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话:
“为了给你报这个培训班,我跟你爸爸已经基本掏空了钱包,不敢逛街,不敢购物,你还不努力读书,你对得起我们吗?”
很多妈妈的口头禅是“我们家就靠你了,加油啊!我们都过得太苦了。”
越来越多父母都习惯在孩子面前哭穷,但是作为父母,你知道把“没钱”一遍一遍地挂在嘴边,对于孩子究竟意味着什么吗?
还记得去年热播《人民的名义》中的赵德汉吗?
刚开始不懂他为什么明明拥有一套大别墅,却仍然住在破旧的小楼里,明明拥有2.4亿现金,每天却还吃着炸酱面,老婆还在为孩子上兴趣班的费用发愁。
跟孩子哭穷会让孩子从根上自卑,因为生养的父母如此,自己的生活也会惨淡无光。很多时候,你觉得只是说说而已,但是在孩子敏感的心里,可能就种下了种子,影响他一辈子。
直到他站在装满现金的冰箱前说:“我一分钱都没花,不敢,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穷怕了,一分钱都不敢动。”
让人不禁感叹,到底是什么样的贫穷,会导致一个人守着巨额财富,却一分钱也不花?
这已经不仅仅是物质匮乏那么简单了,而是从小精神上对穷的认可和畏惧。
这就是心穷。
所以,切记不要在孩子面前哭穷,可以明确地告诉父母,这并不是个很好激励孩子的方法,反而只会让孩子感受到贫穷的压力。
勿为孩子包办一切
不管贫富,都不要为孩子包办一切。
我邻居家也是个典型的事例,一家三口,父母经营着一家小店,女儿上大学。因为电商的快速发展,让他们的实体店越来越难做。
有时候夫妻俩一个月忙下来连房租都成问题,俩口子中午吃饭,连个荤菜都不敢点。
但是女儿上了大学之后,第一个假期回来就找爸妈要苹果手机,说自己的手机太掉价,在朋友面前抬不起头。
然后她父母硬生生地拖了一个月的货款,挤出来五千块钱,给女儿买了手机。
这样的父母实在太多了,百般努力,倾尽所有,让孩子享受最好的生活条件。
于是大多数的孩子都过着一种极其享乐的生活,用着最新的电子产品,穿着最时尚的大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前段时间有一句话很火:
“最大的悲哀就是把普通家庭的孩子,养成了富二代!”
特别是一些条件并不宽裕的家庭,更怕亏欠了自己的孩子,担心孩子被别人家孩子比下去,产生自卑心理,反而更加宠溺孩子。但是结果呢?孩子在家里作威作福如同老虎,出门还是老鼠。
当孩子习惯你包办一切时,有一天你累得动不得了。他不会关心你,而是责备你为什么不像其他父母那样生龙活虎。
怎么和孩子谈钱?
教育专家认为,家长跟孩子谈钱的态度影响着孩子的金钱观,曾经有一个非常著名的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反思:
一个孩子问家长:“爸爸,我们有钱吗?”
美国爸爸回答说:“我有,你没有,你想有钱要自己想办法挣。”
中国爸爸说:“我有的是钱,等你长大了,钱都是你的。”
两种不同的教育方法,于是,两个孩子收获了不同的人生。
那么,如何正确跟孩子谈钱,培养正确的金钱观?
1.鼓励孩子学会自己动手,学会做家务
习惯于承担家务的孩子,在走向成年的过程中,往往比那些缺乏这种体验和责任感的孩子更容易适应生活。
学龄前,孩子学会走路不久,让他自己丢纸尿裤。2岁时分配力所能及的家务,把衣服放在洗衣篓里,把玩具收拾好……
2.识别纸币,学会钱货交换
3岁之后让孩子慢慢的认识纸币,模拟些开超市、买衣服等场景,或者在大人平时购物时,可以尝试让孩子用钱买些简单的用品。锻炼孩子的金钱观念。
3.培养孩子储蓄的习惯,节约用钱
5岁,接近上学的年龄,学习储蓄,用孩子的名义开个账户,让他有自己的存折,培养理财意识。
4.学会赚钱和花钱,培养正确的金钱观
父母可以有意识地给孩子安排些力所能及的事来做,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零花钱。长大一些的孩子可以打零工、做兼职等。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花钱不要大手大脚,只追求高消费。孩子长期在父母的影响下耳濡目染,也会变得铺张浪费。
最好是让孩子学会通过自己的储蓄,有计划的购买自己想要的东西。
简单来说,从孩子懂事开始,就要和他谈一谈钱,不哭穷,也别炫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