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你也感统失调了吧?

不仅家长是这样,就连小艾的同事也是会这样,同事A,经常看反数字,36看成63,我说你回去问一下你妈妈,小的时候是不是没有爬行,同事A第二天很兴奋的告诉小艾:真的,我妈说小的时候不赶紧干活挣钱,哪有时间管你爬,拉着起来就会走了。所以很多新老师在刚了解感统之后就会发出感慨:原来不是我笨啊,是我感统失调,触觉也敏感,前庭也失调,本体也失调,所以才没考上一个好大学。之前我妈都说我是因为笨。
所以,家长们,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虽然现在长大了,可以通过自身的意志力来去改变一点感统失调所引起的后果,但感统失调的情况还是实际存在的,它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失,反而会影响长大以后的学习及生活、工作。
1970年,在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中,人们发现“问题儿童”越来越多。于是在数百位专家齐心协力的研究下,终于在1972年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临床心理学家爱尔丝(J.Ayres)博士系统地提出感觉统合理论。也就是说,感觉统合的理论是由脑神经生理学基础发展而来的。并不是像有些不了解感统的家长说的:什么感觉统合,医学上都没有这个词。
感觉统合系统早在婴幼儿时期就已经开始形成,触觉、前庭平衡、固有平衡等能力在胎位的变动中就有所发展,只不过还未发育成熟,各神经元与外界的联系还处于初步建立的过程中。要想让儿童的感觉统合正常发展,就必须在婴幼儿时期给予足够的刺激,这样才能使大脑神经元突触之间的连接得到不断强化,使儿童的高级神经系统功能和行为能力得到稳步建立,为更高一级的思维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人后也会比较容易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情绪调节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所以,儿童要想具有完善的行为能力,就必须从婴幼儿时期就开始进行发展,从一个个简单的行为进而提升为更高的行为水平,否则将会直接影响感觉统合系统地功能。
所以,家长们,有了自己自身的经验,更要正确认识现在孩子出现的感统失调的表现,尽快让孩子参加专业的感统训练,避免长大以后再出现感统失调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