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孩子培养成高情商你能吗?
情商班=把孩子培养成“小大人”?
负责该门店的沈园长在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他们机构在南京有三个点,仅中山东路这一家就有约400名学生。在她看来,家长观念的转变,是情商教育课程逐步被接受的重要原因。
“过去很多家长尤其是孩子爸爸,可能会有这样的认识——情商会随着孩子长大而改善。但事实上,很多行为能力和行为习惯都需要从小培养。”
社会上有种声音认为,情商教育就是让孩子在社会上变得圆滑世故,变成“小大人”。对此,沈园长认为,这种理解是狭隘的,“这只是情商中的某一方面,并不是一个综合的、整体的状态。它只是单纯涉及了察言观色的能力和社会交往的能力。”
“前两天我们还接待了一个妈妈,她就觉得‘我和我爱人情商都很高,不就是为人处事送送礼吗,这块我们都能搞定的’。但事实上,为人处世只是情商中极小的一部分能力,情商还包括很多层面,比如你对情绪的管理能力。前段时间,有个明星得抑郁症自杀了,大家都在谈如何应对压力。这就涉及个人的情绪疏导,面对问题是否能够做到积极乐观等,这就是情商的能力。”
沈园长介绍说,社会上的情商和教育界的情商其实是两个概念。在她看来,圆滑世故并非情商教育的目标,情商教育终极的目标是“让孩子在任何阶段都能找到一个自己与社会舒适相处的状态,让孩子成为优秀的人、忠于自己”。“因为你去迎合别人还是委曲求全嘛,你还是在牺牲自己。”
而对于很多报名家长希望通过情商教育让孩子“听话”的初衷,沈园长也会不断作出澄清,“我们会跟家长举例说,你拥有的是一个梨子,但你想要一个苹果,我们做不到把你的梨子变成苹果,我们只能教给你一些策略和方法——让你的梨子更大,让你的梨子成为一个更好的梨子。我们要让家长认识到教育的本质和教育的目的。”
“还有家长说,我们孩子不用学。我们大人情商就很高,小孩长大了情商一定不会差。”沈园长表示,孩子并不是机器人,到了相应年龄只要输入相应的程序就可以了。“很多东西不是长大就能够懂的,需要从小培养。”
观点
社会对情商教育
重视程度不够
南师大教科院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的殷老师很赞同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在他看来,对孩子情绪方面的培养从出生就应该开始,但这种教育不一定需要教学班,而是应该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
殷老师认为,虽然孩子的情商可以通过一些体验、观察和模仿产生——如小朋友之间交往、家人对其情绪的启发控制等,但这些都不够系统。
“有很多家长自身拥有很多错误的教育观念和概念,并导致了很多错误的行为,从而使孩子产生了破坏性的情绪。对破坏性情绪不加以科学引导,反而会对孩子产生误导,这是我们现在家庭的普遍现象。”殷老师说。
当谈到为何社会上对情商教育存在一些误解时,殷老师说:“这是对情绪理解的偏差导致的,情绪属于中性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如何处理情绪,表达情绪,管理情绪,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
殷老师介绍说,情商本身是模仿智商的一个概念,所以不是严谨科学的概念。“不过,情商概念的产生,有利于让大家关注智力以外的情绪方面的一种能力,这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搞不好家庭教育
再贵的课也无用
确实,情商对一个人的生活与工作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然而,为培养未成年人情商,花重金让孩子上“情商课”,是否是最优选项?
“课程昂贵,普通家庭难以承受不说,情商课终究还是一种课堂教育,一周一次的课程至多只能对孩子起到一定指导作用,而无法取代日常生活的情商培养。”一位儿童教育专家说,归根结底,培养孩子情商的职责还是要落到家庭教育上,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情商的核心,一是对自身情绪的认识、了解与控制能力,二是与人交际,融入集体的能力。这两种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依赖课堂学习,而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孩子能否培养出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和社交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
“如果父母能在日常生活中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并且在孩子有情绪时及时介入,告诉孩子正确的处理方式,孩子自然会养成优良的情绪控制能力。反之,如果父母总乱发脾气,自己都控制不了自己,孩子当然会被带偏。”这位专家强调。
她认为,只要搞好家庭教育,“情商课”的锦上添花可有可无,而如果搞不好家庭教育,再昂贵的“情商课”,也不一定能达到“雪中送炭”的目的。
只要搞好家庭教育,“情商课”的锦上添花可有可无,而如果搞不好家庭教育,再昂贵的“情商课”,也不一定能达到“雪中送炭”的目的。
- 上一篇:孩子的情商教育千万不能忽视!
- 下一篇:孩子脾气坏,情商低,这样破最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