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感统热点
您的位置:首 页 > 感统热点
为人父母要持证上岗?当你觉得这是玩笑的时候
来源:众艾感统 发布日期:2017-11-18 16:49
成为父母要持证上岗,这是开玩笑么?小艾告诉你,这当然不是。这是今年全国政协委员、福耀玻璃集团董事长曹德旺的提议。

曹德旺认为,对孩子来说,合格的家长比合格的老师更重要,应立法加强对家长的教育。他建议制定《家长教育法》,家长要经过培训“持证上岗”等等。在曹德旺看来,“家长提前接受专业化的培训并达标,要变得如同婚前检查一样自然”。
有这个必要么?升级为父母,不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么?二胎政策放开后,连准生证都要取消了。计生部门都让家长任性做父母了,曹德旺是不是太小题大做了?有一个名叫大尾巴狼0820的网友说:“怎么感觉我们的代表不是在开会,整体哗众取宠,都不是正常人吗?”有的网友说这是一刀切的行为,将来孩子将无创造力可言。有的网友更是说这是误国误民之举。



暂不论其他。只是曹德旺委员的提议,让小艾想起来,知名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的《巨婴国》。这本书,武志红老师思索21年,历时5年完成。武志红老师说:“我们90%的爱与痛,都和一个基本事实有关——大多数成年人,心理上是婴儿。”

虽然小艾对武老师的某些观点不很赞同,但对于她对中国家庭关系的分析和定位还是很认可。武老师认为,中国很多家庭关系是共生绞杀。共生绞杀是怎样呢?就是妻子希望把丈夫拉回到家庭。但是丈夫呢?因为不会爱,又要躲避这种拉扯的关系,所以要找各种借口逃避,例如,我养家不容易啊,就要脱离出这个家庭。
我们常听到夫妻吵架说:“我是为了孩子,才不跟你离婚的。”这句耳熟能详的话,更说明,孩子的出生,不仅没有改变原有的家庭关系,反而陷入另外一个恶性循环:就是妻子既然拉不住丈夫,就把全部共生的纽带和孩子绑在一起,把孩子变成自己生命全部的寄托。所以三口之家在中国很容易出现这样的排序:孩子老大, 妈妈老二,丈夫老三。
丈夫会觉得失落么?当然不会。作为丈夫的他们觉得这种方式很好,本来我就想逃离家庭,正好利用这个时机把孩子推给妻子,置身事外。这种家庭关系造成的后果就是:孩子长大了,也没有见过爱,更不知道什么是正常的夫妻关系。
所以,“爱无能”在中国的男孩和女孩当中普遍存在。这种“爱无能”的行为通过组合,代代轮回。最痛心的不是巨婴呈现直观的数量增多,而是N次方的巨婴行为。然而,这本书近日却因“质量问题,被召回”。
《变形计》里面的问题儿童还少么?他们小的时候应该也是父母眼中乖巧、懂事和惹人爱的孩子,为什么长大后,变成问题少年,让父母操碎了心呢?难道只是因为他们没有机会学好么?难道父母就能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么?更别提各种父母伤害子女的案件。

子女成家后,你以为会好了么?答案还是否。养育孩子,本身就是一个渐行渐远,慢慢放手的过程,但大多数父母不这么认为。孩子是自己的私产,青春萌动的时候不允许早恋。刚毕业就不停被相亲。结婚生子了,对方就必须像我一样无条件的对我孩子好,当牛做马豁出命都在所不惜,只要对方一点不让我满意,对方就是全错。结果呢?本来恩爱的小两口却以离婚告终,和谐有爱的家庭也宣告破灭。
成为刽子手的父母却依然不自知,反而觉得自己给孩子创造了一个寻找更好的机会。当子女失去爱人,当孩子失去父母,难道这样,还不需要我们惊醒么?成为教师,要有教师资格证。成为司机,要有驾照。成为律师,要司法考试。为什么成为家长,就可以率性而为?

不同于其他资格考试,因为成为父母的考核并没有先例,所以很多网友担心,家长教育法实施的可行性。1122跟我走的网友说:“初衷是好的,但是标准太难定。人与人的差异太大,社会的发展太快,很难用一个实际的标准去衡量一个伦理道德责任这些抽象的问题。况且人在成年后,很难用外力去改变一些内心的东西,所以学校的教育可以进行改革,让孩子从小就明白责任的重要性。”
为人父母是关乎一生的大事。那么,为人父母到底要不要持证上岗?这到底是网友眼中的哗众取宠行为,还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之举。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你觉得父母需要持证上岗么?

曹德旺认为,对孩子来说,合格的家长比合格的老师更重要,应立法加强对家长的教育。他建议制定《家长教育法》,家长要经过培训“持证上岗”等等。在曹德旺看来,“家长提前接受专业化的培训并达标,要变得如同婚前检查一样自然”。
有这个必要么?升级为父母,不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么?二胎政策放开后,连准生证都要取消了。计生部门都让家长任性做父母了,曹德旺是不是太小题大做了?有一个名叫大尾巴狼0820的网友说:“怎么感觉我们的代表不是在开会,整体哗众取宠,都不是正常人吗?”有的网友说这是一刀切的行为,将来孩子将无创造力可言。有的网友更是说这是误国误民之举。



暂不论其他。只是曹德旺委员的提议,让小艾想起来,知名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的《巨婴国》。这本书,武志红老师思索21年,历时5年完成。武志红老师说:“我们90%的爱与痛,都和一个基本事实有关——大多数成年人,心理上是婴儿。”

虽然小艾对武老师的某些观点不很赞同,但对于她对中国家庭关系的分析和定位还是很认可。武老师认为,中国很多家庭关系是共生绞杀。共生绞杀是怎样呢?就是妻子希望把丈夫拉回到家庭。但是丈夫呢?因为不会爱,又要躲避这种拉扯的关系,所以要找各种借口逃避,例如,我养家不容易啊,就要脱离出这个家庭。
我们常听到夫妻吵架说:“我是为了孩子,才不跟你离婚的。”这句耳熟能详的话,更说明,孩子的出生,不仅没有改变原有的家庭关系,反而陷入另外一个恶性循环:就是妻子既然拉不住丈夫,就把全部共生的纽带和孩子绑在一起,把孩子变成自己生命全部的寄托。所以三口之家在中国很容易出现这样的排序:孩子老大, 妈妈老二,丈夫老三。
丈夫会觉得失落么?当然不会。作为丈夫的他们觉得这种方式很好,本来我就想逃离家庭,正好利用这个时机把孩子推给妻子,置身事外。这种家庭关系造成的后果就是:孩子长大了,也没有见过爱,更不知道什么是正常的夫妻关系。
所以,“爱无能”在中国的男孩和女孩当中普遍存在。这种“爱无能”的行为通过组合,代代轮回。最痛心的不是巨婴呈现直观的数量增多,而是N次方的巨婴行为。然而,这本书近日却因“质量问题,被召回”。
《变形计》里面的问题儿童还少么?他们小的时候应该也是父母眼中乖巧、懂事和惹人爱的孩子,为什么长大后,变成问题少年,让父母操碎了心呢?难道只是因为他们没有机会学好么?难道父母就能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么?更别提各种父母伤害子女的案件。

子女成家后,你以为会好了么?答案还是否。养育孩子,本身就是一个渐行渐远,慢慢放手的过程,但大多数父母不这么认为。孩子是自己的私产,青春萌动的时候不允许早恋。刚毕业就不停被相亲。结婚生子了,对方就必须像我一样无条件的对我孩子好,当牛做马豁出命都在所不惜,只要对方一点不让我满意,对方就是全错。结果呢?本来恩爱的小两口却以离婚告终,和谐有爱的家庭也宣告破灭。
成为刽子手的父母却依然不自知,反而觉得自己给孩子创造了一个寻找更好的机会。当子女失去爱人,当孩子失去父母,难道这样,还不需要我们惊醒么?成为教师,要有教师资格证。成为司机,要有驾照。成为律师,要司法考试。为什么成为家长,就可以率性而为?

不同于其他资格考试,因为成为父母的考核并没有先例,所以很多网友担心,家长教育法实施的可行性。1122跟我走的网友说:“初衷是好的,但是标准太难定。人与人的差异太大,社会的发展太快,很难用一个实际的标准去衡量一个伦理道德责任这些抽象的问题。况且人在成年后,很难用外力去改变一些内心的东西,所以学校的教育可以进行改革,让孩子从小就明白责任的重要性。”
为人父母是关乎一生的大事。那么,为人父母到底要不要持证上岗?这到底是网友眼中的哗众取宠行为,还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之举。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你觉得父母需要持证上岗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