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省心的乖宝宝,长大了不见得依然能让你省
“诶呦,这孩子你是咋教的,怎么这么省心?”
“哇,你家宝宝好乖啊!实在是太招人喜欢了!”
“这孩子真听话,要是我家熊孩子有他一半儿乖巧我就心满意足了!”
......
听到人家这样夸奖你家孩子,是不是心里美滋滋地只想上天?但是你知道吗?很多经验都表明,这样的孩子长大之后往往并不会有太大的成就,因为,他们从小就活得特别压抑,特别烦心,他们,从来都无法像其他不乖的孩子一样,真实地展示自我。
我的微信上有一个妈妈群,有天大家讨论起孩子乖不乖的问题,有一个妈妈就特别坚持说,一定不要让自己的孩子当乖孩子,因为她自己从小就已经吃透了当乖孩子的苦。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她还讲了一个自己的故事——
她说她很清楚地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奶奶带她去赶集,路过一个糖果摊,奶奶指着摊上的糖果问她“要吃吗?”,她摇摇头说“不要。”然后奶奶就特别得意地对摊主说“这孩子就是这么乖,从来都不会乱要东西。”然后就拉着她径直朝前走了,留下后面目瞪口呆的摊主。
这个妈妈又说,其实那个时候小小的她心里是很想要吃那些色彩缤纷,酸甜可口的糖果的。但是,因为她知道大人更喜欢懂事的,不乱花钱的乖孩子,所以她就努力克制着对糖果的渴望,表现出了一副不喜欢吃的样子。事实证明,她确实用这种忍痛割爱的方式获得了“乖”这个对小孩子来说最光荣的赞誉,但是,她却并没有感觉到自己预期的快乐。
不过,为了讨得大人的喜欢,即使不快乐,她也一直压抑着自己内心的这些负面情绪,努力扮演着一个乖孩子的美好形象。一直到她长大之后,也依然是一个不会拒绝别人,经常把自己给搞得特别疲惫不堪的“烂好人”。然而,疲惫并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从小积累起来的压抑感,让她的内心越来越难以承受,最后她只得去看心理医生。
医生告诉她,正是因为她从小就太乖,总是以满足他人意愿,获得他人肯定为生活主导,逐渐忽略了自己的真实需求,也越来越不会表达自己的声音,所以内心才会变得越来越痛苦。由此,她得出结论,孩子一定是不能太乖的,太乖的孩子长大了心理问题会很多。
在这里,我们姑且不讨论这位妈妈的结论是否言过其实,单是对于“乖巧”这个一直以来的褒奖形容词,想必很多家长的内心里也是多少有些怀疑的。没错,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实例表明,小时候乖巧的孩子,长大之后反而更难成功。最显而易见的证据就是,很多学业出色的乖小孩,长大之后会变成唯唯诺诺,从不提问的“乖员工”以及情感婚姻任由父母包办的“妈妈控”,反倒是那些经常调皮捣蛋,令父母头疼的孩子,爱折腾,爱探索,一个个都抢占先机,变成了时代的弄潮儿。
不要以为出现这样的反差对比只是偶然,相反,有果必有因,听话的乖宝宝未来之所以堪忧,是因为他们在听话的同时,性格情绪上也出现了一定的弊端,比如,没有主见、缺乏自信,内心长时间压抑,跟不上时代步伐等。前面微信群聊的妈妈就是典型的例子,特别是长期压抑的情绪令她的内心越来越痛苦,简直是太可怕了!
所以,小编在这里郑重提醒各位家长,请一定不要再对孩子说什么“再淘气我就不喜欢你了”一类的话了,也许你的“威胁”确实能够迅速达到控制他们的目的,但是,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却极为不利。而我们作为父母所付出的一切,不都是为了让孩子能够更好的成长吗?
当然,有家长肯定会有疑问,如果不对孩子做任何约束,他们岂不是很快就要上天?其实,凡事都会有个度,我们允许孩子不听话,主要指的是尊重孩子活泼好动的天性,给孩子思想和行为的自由,允许他们大胆地表现自我,而对于一些社会公认的生活规矩和行为道德,该约束还是要严格约束。要让孩子从小就明白,什么事情是可以做的,什么事情是坚决不可以做的。
总之一句话,父母要让孩子做一个真实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都能够尽情表达的,走自己的路的小孩,而不是一个外表循规蹈矩,内心却痛苦不堪的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