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让孩子干家务挣零花钱?快快住手吧!否则你会
中国人很聪明也很好学,特别是对于国外一些看起来十分先进的东西,我们总是能够很快吸收。比如,西方流行一种让孩子干家务付报酬的教育方式,可以让孩子从小就体会到挣钱的不易,从而避免他们养成不劳而获的心理。所以,我们的很多家长也就原封不动地照搬了过来,期望能够给咱们中国的孩子也从小就树立起比较先进的金钱观。
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当我们的很多家长都开始用零花钱来“买通”孩子做家务之后却发现,孩子虽然确实认识到了劳动和金钱之间的关系,但却同时也养成一些诸如斤斤计较、讨价还价,你不给钱就不动手做任何事等叫人非常抓狂的行为习惯。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是我们又一次误读了西方的先进教育理念,还是它本身就存在这样的弊端?如果这样的交易继续持续下去又会对孩子造成哪些影响呢?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一起聊一聊,关于家务活和零花钱的那些事儿!
首先,我们来解释一下,为什么会出现上面提到的那些令家长们始料未及的情况:
其实,在心理学上,对一个人的激励可以分为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两种。所谓的内在激励,就是让孩子找到事件本身的乐趣,让他能够自愿主动地做这件事;而所谓的外在激励,则是指通过外在的奖励,比如金钱或礼物等,强化孩子做这件事的价值。显然,外在激励在短时间内是有效的,但如果没有内在动力的驱使,最终还是会失去意义。
让孩子通过做家务获得零花钱,正是一种典型的外在激励,孩子并没有真正从劳动本身收获快乐,成就感和自信,而极有可能只是为了获得利益才“强迫”自己做了一些自己并不喜欢的事情。长此以往下去,孩子自然只会单纯地把劳动和金钱划等号,而根本体会不到感恩父母,为父母分担的乐趣。
没错,在资本主义社会,用工作赚取报酬是再正常不过的社会运作模式,但是,如果把这样的模式转化成对孩子的教育,用金钱或礼物来换取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却根本行不通。这就是为什么,虽然西方一部分家长习惯用这样的方式“激励”孩子,但依然有很多家长持反对意见。大家都认为,孩子应该明白一个道理——行为得宜是应该的,并不需要奖赏。
你看,就连特别理性的西方人都感觉到凡事都拿金钱来衡量不太合适,何况是我们自古就把人情味儿放在首位的中国人呢?我们何苦要让一家人的亲情关系变成冷漠的商业关系?难道我们不是最讲究忠孝礼义,最见不得孩子不知道感恩父母的吗?再说,如果孩子最后真的变成一个什么都拿金钱说事儿,只懂得利益交换的唯利是图的小人,你觉得,等你年老之后,他还会不计任何回报地赡养于你吗?
所以,如果你还在用零花钱来和孩子计算家务活儿的报酬,就请你立即住手吧!你真正应该做的,不是让孩子把劳动和金钱划等号,而是通过对他参加劳动这一行为的认可和夸赞,让他体会到自己的价值感,并收获到劳动本身所带来的快乐,然后发自内心地参与劳动。
至于零花钱,给当然还是要给的,但也要讲究正确的方式,比如,给多少,给完之后要做哪些引导等。小编在前不久的一篇名为《关于零花钱,给不给,怎么给,你想了解的这里都有了!》的文章中对零花钱的给予方式已经做了非常详细介绍,大家可以通过查看历史消息进行阅读。
总而言之,小编衷心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家长们都能够学会正确的教养方式,从而帮助孩子对劳动,对金钱建立正确的认识和观念,也为他们日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 上一篇:幼儿园老师喜欢什么样的家长,不喜欢什么样的
- 下一篇:你的宝宝“感觉统合失调”吗